close

DSC_5166.jpg

正式開錄前,導播的工作居然是坐在椅子上,讓攝影師定位及測光

 

 

開錄前亦宛然的年輕前場二手,細心的幫戲偶調整出最佳的裝扮DSC_5170.jpg

還記得小時候

吃過午飯,阿公便會打開一張當月的行事曆,查詢當日劇團的演出地點

我很愛搶阿公手上的那張記得滿滿的紙條,因為阿公寫得一手好字

看著上面的字跡,很像在看一幅圖畫,充滿著想像的畫面

然後阿公會穿起西裝,頭帶呢帽,出門看戲

有時我也會吵著要跟,不過並不是每次都得逞

因為我每次到了戲棚時,都不是去看戲,而是會跟阿公要錢去戲棚下煮碰糖

或是打彈子,烤魷魚

戲棚上在演出著甚麼,對當時還年幼的我真的不重要

不過我知道阿公很忠誠的跟著劇團走,不管是到哪裡

因為他跟的就是"亦宛然掌中劇團"

我曾問阿公說:為何每次都要跟著同一團走,怎麼不換別的團?這樣就不需要跑這麼遠來看戲阿

阿公很堅持的說:如果不是這位主演演的戲就不好看,而且也不會有人幫我佔位子阿

是的!

以前戲台下是放著一排排的椅子,有專人在管理

要坐是要付錢的,就像是買票看電影一樣,不過不一樣的是,就算是不租椅子還是可以站在旁邊看

阿公在長年的跟隨劇團下,跟出租椅子的人很熟,每次都會幫阿公留最好的位置

當然我的兒時記憶中,阿公穿著西裝戴著帽子,坐在台下看戲的模樣是最清晰的

 

長大後有幸參與教育部的傳藝計畫,藉由培訓過程真正的了解掌中戲

甚至在後來布袋戲文物館裡當導引義工,其實圓的還是兒時難以割捨的一份情,一點記憶

 

在小吹吹的引薦下,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文珊與朝蕾的通融下,才能再度與亦宛然相遇

十多年後再次見到的劇團也完全交由新生的第三代接手,展現新的生命

能看見傳承,真的很高興!

不過沒能預見當年熟識的友人,還是小小的失落一下~~~

 

此次演出的劇目是亦宛然的年度大戲 [ 水滸傳系列之盧俊義 ]

故事大綱:(摘自亦宛然部落格)

盧俊義外號『玉麒麟』本是員外,雙目有神身高九尺,性情和藹慷慨仗義。當宋江聽到他的大名時就想請他入伙,

於是吳用設計和李逵去說動盧俊義,使他離鄉背井,出門避災。盧俊義路過梁山,為梁山好漢所擒,

但宋江沒逼他入伙反而放他回去。盧俊義回到北京,被管家李固與妻子賈氏出賣,說他勾結強盜使盧俊義被發配到沙門島…。

看梁山英雄如何攻打北京大名府救出盧俊義。

 

 這齣戲是以南管魁儡調配樂為主,不過據江武昌老師所說,真正的南管布袋戲已經沒有人看過

只能透過文獻記載去揣摩,模擬當時的景像

為了演出這齣戲,亦宛然花了兩年的時間往返兩岸

學習真正的泉州腔口白及所有的後場南管配樂

現場觀賞後還真的很感動,聽著聽著,感動的雞皮疙瘩一直不願平復

 

 

相關網址:

公視《表演打天下》自5月24日起,每週日下午四點至五點,準時播出! 

亦宛然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iwanjan-puppet/

           網站: http://www.iwj-puppet.com/tw/

劇照師小吹吹的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ssliu

 

 

透過彩樓戲台的兩片加官屏,前場頭手可以清楚的看到戲偶的姿態與觀眾的反應

DSC_5179.jpg

 

支撐頂棚的四隻龍住,雕工非常精美

DSC_5181.jpg

 DSC_5184.jpg

 DSC_5188.jpg

DSC_5199.jpg

傳統布袋戲非常注重後場的音樂來烘托演出的氣氛,大致上分為南北管樂,不過也會從平劇及歌仔戲的音樂系統吸取養分

這些後場樂師通常都是技藝高超,一人都要分飾好幾角,伴奏好幾種樂器,不過都是無名英雄

要不是因為錄影,很少能到台前來露臉,所謂三分前場七分後場,後場的重要性可見一般

當然打腳鼓的女樂師也嘀咕的說:早知道就穿漂亮一點的襪子了~~~

DSC_5208.jpg

節目主持人阿常(李建常)與亦宛然第三代主演僑偉

DSC_5216.jpg

DSC_5224.jpg

超會耍寶的"噯仔"手林永志

我在八十六年藉由教育部的重要民族藝術傳藝計畫培訓,參與培訓

其中一位後場師資就是林永志,是年輕一輩非常出名的北管樂師,穿梭在布袋戲與歌仔戲之間

錄影當天更見識到他耍寶的功力  @@~~

所謂"曖仔"很像嗩吶,比嗩吶小一點,通常用在南管樂上,是南管布袋戲的主奏樂器

DSC_5228.jpg

面對傳統文化的議題,小吹吹都尊敬的跪在地上聆聽

DSC_5233.jpg

DSC_5235.jpg

卡片上的主角便是我較為熟識的團長李傳燦先生,是李天錄老師的次子,也是現任亦宛然掌中戲團的團長

DSC_5238.jpg

DSC_5239.jpg

布袋戲研究學者江武昌老師

講起話來有早期說書人的韻味,舉手投足都是戲,而且交待得鉅細靡遺

DSC_5245.jpg

小吹吹發現,主持人阿常的髮型居然跟即將演出的旦角髮型一樣,相似度90%

DSC_5248.jpg

如果實際看過傳統布袋戲的演出就不難發現,其實前場的操偶頭手,表情,情緒都會跟著所操演的角色一樣

也就是會非常投入而不自知,如果是飾演小旦時,腳踩的可是蓮花步ㄟ~~~

DSC_5254.jpg

DSC_5260.jpg 

 

正式上演前,好的前場演師會仔細檢查每一尊戲偶,圖中的演師正在檢查戲偶的頭戴

抓住頭戴上下甩弄,防止在演出時頭戴掉落

頭戴又細分為硬盔及軟巾,老的戲迷在演出時,只需觀察戲偶頭戴的配戴的正確與否

便能知曉前場演師的功力深度,因為在不同的場合,時間,地點,身份,都需配戴不同的頭戴,不容許一絲絲的差錯

DSC_5271.jpg 

 

DSC_5274.jpg

雕工非常精細的彩樓,都是可拆卸的組合方式,方便搬運到不同的地點作演出

DSC_5275.jpg

我最愛的旦角身段,看過一次,保證會迷戀!!

DSC_5281.jpg

DSC_5283.jpg

造型特殊的二絃

琴筒比二胡大一點,不過琴軫卻是相反的,連千金線都以不同的材質來構成

DSC_5289.jpg

DSC_5299.jpg

偷情的姦夫淫婦,在傳統戲劇上的演出,都是比較含蓄的交代

DSC_5309.jpg

DSC_5316.jpg

看到如此年輕的一輩能投入傳統藝術,興奮的感覺真的無法形容!

DSC_5317.jpg

DSC_5320.jpg

DSC_5322.jpg

第一次看到的腳鼓演出

利用腳掌在鼓皮位置的不同,控制鼓皮的張力,來調整聲音的高低

特別的是由女性樂師來擔當鼓手重任,在早期根本不可能會有女性的後場樂師出現

DSC_5330.jpg

DSC_5339.jpg

在每段的演出後,馬上回到螢幕前做檢視

有不滿意時,不多說就是再來一次,為求最完美的演出

DSC_5350.jpg

在攝影棚待了一天

最有趣的是每當現場指導一喊"卡",攝影大哥們就會拿出手機來看簡訊

原來攝影棚內是不能講手機的,只能利用空檔回簡訊

DSC_5351.jpg

DSC_5353.jpg

DSC_5380.jpg

DSC_5400.jpg

DSC_540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