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出發到西班牙的第四天
還是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保護的文化遺產---哥多華的清真寺
想到清真寺當然會想到是由回教徒所建立的寺廟
然而哥多華的清真寺卻讓我大開眼界
哥多華的清真寺是僅次於麥加的世界第二大清真寺
在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收復了當時還是阿拉伯王國的格拉納達,從此退出伊比利半島
當然殘留下來的清真寺也在為鏟除異教文化的旗幟下被大肆的改建
成為融合伊斯蘭與文藝復興時期風格並存
結合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特殊建築語彙的教堂
回來在整理照片圖檔時發現
在我們下車處也就是河對岸所拍攝過來,透過羅馬橋所拍攝的清真寺外觀,其實並非是完整的外觀
因為清真寺的周遭緊連的巷道並不寬闊
與臨房非常接近
因此都只有片段的影像,無法將全貌盡入眼簾
黃色砂岩所形成的外觀,整整將所屬範圍完整圈住
我發現我對這樣砂岩粗躁的質感完全沒有抵抗力
完全臣服!
3.
4.
5. 開放的側門通道,圓拱門,上方保存著很清晰的回教圖騰
6.在清真寺的週圍有一處名為花街的景點
原本以為會是像舊金山的花街,很壯觀 花團景簇的感覺
在穿過層層的小巷弄後發現,是我想太多了!
原來所謂的花街只是一條寬約2米半的小巷
牆上掛滿盆景罷了
這讓我有點失望~
感覺是位在巷弄底端的商家,為吸引觀光客所編出來的手法
7.
8.
9.正式進入清真寺後的第一個迴廊,透過圓拱的廊柱與底端的洋蔥頭拱門,還是可以看出來回教的建築語彙
10.
11.入場參觀卷要價8歐元
通過查票處後便看到這一幅耶穌受難圖
似乎也宣告多宗教並存的意涵
12.
13.完全吸引目光的850根瑪瑙碧玉大理石列柱
雙層的圓拱加上柯林特式的柱頭,一層一層的堆疊
透過昏黃的燈光,利用視覺的交錯,有種時空交替的錯覺
這一區是原本的清真寺部份
不過在天主教修建教堂時,將原本的採光遮掩,只能靠人照光源補強
即便如此,依舊不減其散發出來的美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後來新建的天主教教堂
展現其繁雜的建築工藝
浮雕的牆飾與美麗的對稱規律的天花板
呈現出完全迴異的文化氣息
花了快兩百年整建不是沒有道理的
23.
24.
25.
26.側面深色木雕部份是唱詩班的座位,一座一座的雕工非常精細,由於使用硬木雕刻,即便是幾百年後,依舊保存得相當完好
27.
28.
29.
30.
31.
第四天的行程還沒走完
下午還要再到另一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保護的文化遺產----阿爾漢布拉宮
敬請期待!